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对照回顾性分析带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髓内钉组32例(35处骨折),根据AO分型,42A型11处,42B型18处,42C型6处;钢板组42例(45处骨折),42A型10处,42B型22处,42C型13处。平均伤后手术时间在髓内钉和钢板组分别为3d和3.5d。随访评估患者手术时间,活动度,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别。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8~26个月)。髓内钉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4min,钢板螺钉组平均为93min。髓内钉组踝关节平均背屈度为13°(0°~20°),钢板组为11°(0°~20°);跖屈分别为41°(30°~50°),47°(30°~50°)。愈合时间髓内钉组平均为3.3个月,钢板螺钉平均为3.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髓内钉固定有1例出现旋转畸形,钢板组有3例出现成角畸形,均为胫骨远端1/3骨折。结论:在治疗胫骨骨折方面,带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都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髋臼骨折后功能的恢复取决于骨折是否能得到解剖复位[1],对移位的髋臼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其结果也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因此,术前准确判断骨折的类型从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尤为重要.CT能为临床提供全面、准确而可靠的诊断依据,指导制定手术方案.选取2002年1月~2005年6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X线片和CT的髋臼骨折共36例,术后随访疗效较为满意.现就本手术组36例患者的术前X线片和CT诊断、手术入路、内固定方法、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代骨材料--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合成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添加成孔剂,制备能原位固化形成多孔结构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代骨材料,并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和肌内埋植实验检测其组织相容性.结果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浸提液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无影响.细胞于材料表面的生长速度、形态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别.肌内植入实验发现,材料周围纤维组织包膜的最大厚度为22.5μm,未发现炎性细胞反应.结论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材料测试结果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4.
探讨以纤维蛋白胶(fibrin sealant,FS)为载体,复合rhBMP-2\bFGF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修复犬桡骨节段性缺损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实验分为:实验组(FS bFGF rhBMP-2)、对照组(FS).于12只成年健康家犬右侧桡骨中上段造成2cm缺损,制成犬桡骨2cm骨缺损实验模型,然后严密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将实验材料经伤口周围正常皮肤注射到骨缺损处,术后4、8、16、24w进行放射学检查,术后24w,标本进行组织学和骨密度检查,研究其成骨效应.结果表明:实验组骨缺损区在成骨活跃程度、骨密度和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使骨缺损得到了成功的修复(P<0.01).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复合rhBMP-2和bFGF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具有高效的骨修复能力,对犬的骨缺损有很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隔膜条件下引导性骨再生过程中成骨细胞的来源,进一步认识引导性骨再生的机制.方法:以成年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在双侧挠骨中段制作标准骨缺损不愈合模型,用硅胶膜成管状包裹一侧骨缺损,另一侧无特殊处理为对照.术后分别进行X线检查、常规HE染色以及SP方法BMP、BGP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硅胶膜在骨缺损处形成隔离密闭的腔室,将周围组织阻挡于骨缺损之外.早期骨端骨内膜、骨髓基质细胞大量增殖,形成肉芽组织占据骨缺损.骨再生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学特征:骨痂表面为2~3层成骨细胞,骨缺损中央为肉芽组织,两者之间为数层细胞形成的移行区,细胞排列疏松.早期骨端骨内膜、骨髓基质细胞BMP、BGP呈强阳性染色,骨痂生长过程中,移行区部分细胞呈阳性染色.结论:结果表明在隔膜条件下骨再生的成骨细胞在早期来源于髓内的骨内膜和骨髓基质细胞,骨痂形成后,成骨细胞则来源于骨内膜、骨髓、骨膜增殖细胞共同形成的肉芽组织中的间质细胞或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6.
肇刚  王江涛  刘玉杰  李春宝  齐玮 《中国骨伤》2021,34(10):940-946
肩关节后方不稳发生率明显低于前方不稳,但是临床上诊疗难度大,误诊和漏诊率较高。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策略与前方不稳完全不同。因此,深入认识肩关节周围解剖结构、掌握检查方法、基于解剖和受伤方式对肩不稳进行分型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关键作用。CT三维重建对肱骨头及肩盂骨缺损的评估和核磁共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于后方盂唇及关节囊病变评估有助于精确诊断。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对肌性不稳建议保守治疗。创伤性及发育不良性不稳建议手术治疗,具体根据肩盂侧或肱骨头侧损伤行不同术式。肩盂侧损伤根据骨缺损情况行软组织手术、植骨手术或截骨手术来重建后方稳定结构;肱骨头侧缺损则根据前方骨缺损面积行植骨术或肩胛下肌填塞术。手术方式有开放手术和关节镜手术,前者优势在于学习曲线短,固定牢固;后者优势在于微创操作及可以多角度观察病变部位并精确控制骨块位置。本文对将上述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组配式生物型股骨柄在复杂髋翻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组配式生物型股骨柄MP假体应用于复杂髋翻修的手术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MP假体翻修的患者,共246例获得随访,男148例,女98例;年龄26~83岁,平均62.5岁。术后随访0.5~11年,平均5.7年。翻修原因:无菌松动107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04例,其他35例有不明原因疼痛、假体周围骨折、磨损及脱位等。根据Paprosky分型,股骨骨缺损Ⅰ型14例,Ⅱ型39例,ⅢA型171例,ⅢB型22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37.4±7.5。随访患者行影像学检查、临床疗效评估及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随访时Harris评分提升至87.8±4.2,高于术前(t=92.13,P=0.00)。双下肢长度、术后稳定性及患者总体主观满意度结果:非常满意分别为27、60及61例。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骨折29例,其中术中21例,术后8例;其他并发症包括感染7例,脱位5例,坐骨神经不全损伤所致患肢麻木6例、肿胀3例。随访X线显示4例假体下沉(>1 cm),其中2例翻修。结论:MP假体用于复杂髋翻修(尤其是股骨近端严重骨缺损)患者,远、近期随访效果良好,且用于感染翻修成功率高。为避免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术中需要仔细操作,掌握适应证及手术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的治疗策略。方法:2005年3月至2014年2月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6例,均为男性,年龄18~36岁。患者术后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细菌培养均为表皮样葡萄球菌。采用关节镜清理和置管灌注冲洗。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和膝关节活动度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感染均被控制,血沉和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Lysholm膝关节评分85~95分,膝关节活动度120°~13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早期采用关节镜清理和置管灌注冲洗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髓内钉或克氏针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系统评价髓内钉或克氏针与钢板固定比较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医药卫生辑(VIP)及万方数据库数据库。纳入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前瞻性或随机随照研究。采用RevMan 5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手术疗效、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率。结果: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研究、3篇半随机对照研究,合计976例纳入系统评价。5篇文献比较了克氏针与钢板的疗效,8篇文献比较了髓内钉与钢板的疗效。克氏针与钢板术后疗效优良率比值比(RR)3.79[95%可信区间,1.93,7.46],6篇文献报告了髓内钉与钢板术后Constant评分,总体均数差为-1.39[-3.43,0.65].5篇文献报告了髓内钉与钢板术后的大并发症率,RR为9.34[2.70,32.32].5篇文献比较了髓内钉与钢板的再手术率,RR为5.04 [1.52,16.77].结论:现有研究证据表明髓内钉治疗锁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率及再手术率明显低于钢板;克氏针固定的术后疗效明显低于钢板固定。现有数据的总样本量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期待未来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明结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肘关节的认识逐步深入,肘关节外科技术迅速发展,也更需术者熟悉较多的肘关节手术入路[1]。选择肘关节手术入路的一般原则为便于术中切口延伸、充分暴露术野、尽可能保护神经等解剖结构、利用肌间隙或神经界面、充分止血及保护软组织等。手术入路的选择主要由创伤部位和手术类型决定,肘关节手术入路可根据暴露部位不同分为前侧入路、外侧入路、内侧入路和后侧入路等[2]。肘关节外侧入路及内侧入路易损伤皮神经末梢,导致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